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热门单品 > 热门单品

582亿成交额的背后这些成分上榜!

admin2023-12-05明星街拍人已围观

简介2023年天猫双11拥有一个强势的开端,预售10分钟,天猫12个美妆品牌宣布破1亿;4小时13大国货新锐品牌宣布破亿。星图数据显示,从双11全周期的销售成绩来看,美容护肤实现全网总销售

  2023年天猫双11拥有一个强势的开端,预售10分钟,天猫12个美妆品牌宣布破1亿;4小时13大国货新锐品牌宣布破亿。星图数据显示,从双11全周期的销售成绩来看,美容护肤实现全网总销售额582亿元,珀莱雅、欧莱雅和兰蔻分别占据护肤品牌榜单的前三。

  在消费趋向的变化上,大众从KOL或社交软件中汲取成分知识,“只选对的不选贵的”成为主旋律,这也倒逼品牌们把更多的金力和精力投入到产品和成分的研发上。

  一边是以生命科学、合成生物为代表的生物技术,在功效活性成分的源头影响化妆品创新和发展;另一边是以循证医学、皮肤科医生为代表的皮肤科学,对于品牌成长和研发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。

  复盘此次双11,在不同的派别下,国内外品牌在科研板块上还存在怎样的差距?上榜的国货品牌又是怎样做到弯道超车的?本期成分特辑将逐一为大家揭晓答案。(以下排名不分先后)

  伴随着品牌的成长,在搭建起较为成熟完备的研发体系后,产品开发的周期也逐渐被拉长。这两年我们可以明显看到,国内外品牌的新品上新速度逐渐放缓,头部品牌出新往往也能第一时间受到市场的关注。

  不过,今年双11的榜单上,新品或者新品牌的身影寥寥无几,畅销品大多数为头部品牌的经典大单品。

  这些大单品在成分的选择上也颇具特点,其中,生物技术类成分在产品应用端的热度只增不减。透明质酸、重组胶原蛋白和多肽作为最主要的三类生物技术成分,在抗衰和修护赛道上大显身手。

  今年双11期间,珀莱雅是国货与外资同台竞争中的最大变数,据悉,珀莱雅以约30.5亿元的成交金额,超越欧莱雅登上天猫护肤品牌榜首,并且旗下爆款商品均实现大爆发。一小时内,双抗面膜2.0 售出超27万件;4小时,74万瓶红宝石面霜3.0售罄。

  这样的成绩与珀莱雅一直以来的大单品策略有着最直接的联系,在天猫平台,珀莱雅明星产品红宝石面霜以月销量90w+的成绩遥遥领先于品牌。而在第3代的红宝石面霜中,珀莱雅对配方和成分均进行了创新升级。

  据了解,该产品保留了传统配方中高浓度的六重胜肽组合,同时添加了双环肽组合,即新原料环肽-161和亚麻籽环肽,向更高的抗衰维度进阶。

  珀莱雅之所以选择环肽,主要是因为,线性结构的传统胜肽在应用中存在稳定性差、渗透性弱、亲和力低三个难题,而环肽-161相对来说能够克服这些难点,发挥更好的抗衰、抗皱活性。

  除此之外,珀莱雅最新的红宝石面霜中还添加了水飞蓟提取物,以协同多肽成分促进胶原蛋白以及弹性纤维的生成。

  优时颜作为近几年成长最迅速的新锐品牌,在今年双11期间,品牌预售1.5小时破亿,4小时超去年双11全周期;优时颜黑引力面霜预售10分钟售罄8万支,明星单品微笑眼霜也保持着10w+的超高销量,入选天猫眼霜热销榜TOP10。

  事实上,微笑眼霜作为优时颜的经典产品,已经经历了3次配方迭代。在最新版本的微笑眼霜中,优时颜主打超导三角肽,即由超分子促渗技术处理的三种胜肽成分(六胜肽、弹性肽、胶原肽),配合类蛇毒肽等成分,增强配方的抗皱、紧致效果。

  此外,第3代微笑眼霜中还主打一种具有抗衰功效的天然成分拉帕乔植萃Lapagyl™(斑叶钟花树树皮提取物),并对该成分进行了浓度提升。其可直接促进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生成,延缓眼周肌肤机械性能下降,缓解眼纹、松弛等肌肤衰老问题。

  产品线的升级和扩充以及配方的迭代,对于品牌来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命题。在天然提取物的类别下,上榜品牌中也有少数黑马新品收获了出乎意料的销量成绩。

  根据2023年天猫双11抢先购活动期间品牌累计支付GMV排名,宝洁旗下品牌OLAY以总排名第八的成绩上榜。该品牌的明星单品第4代小白瓶收获月销量60w+,与此同时,今年推出的新品“信号霜”也获得了总销量20w+的成绩,成为了抗衰类产品的一匹黑马。

  当胶原蛋白的流失速度大于其自然新生的速度,衰老的迹象就会提前到来。因此,促进胶原生长是抗老的关键。此前,在WCD大会上,OLAY与英国杜伦大学生物成像中心合作,借助纳米荧光技术,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信号肽激活胶原信号、生成胶原小体,继而转运小体合成胶原纤维的全过程,证明了信号肽的抗衰通路。

  在此基础上,OLAY对明星单品超红瓶面霜进行了配方升级,推出新产品“信号霜”,其中含有专利成分四种“信号肽”的组合:棕榈酰五肽-4、棕榈酰二肽-7、三肽-3和乙酰基四肽-11,能够激活胶原蛋白信号,促进皮肤胶原蛋白再生。此外,产品还新添加了具备淡纹效果的六胜肽,进一步发挥抗皱的功能。

  在过去几年,天然提取物由于组分和作用机理不够明确,长期以来被贴上“概念炒作”的标签。然而,在大自然环境机制的特殊“锻炼”下,很多天然提取物不仅具备独特的护肤功效,更能够为科学故事增添一份神秘色彩,因而仍然占据了焦点。

  从目前市面上较为热门的天然提取物来看,包括油橄榄叶提取物、卡瓦胡椒根提取物、光果甘草根提取物等成分,在抗衰、美白、修护等各个细分方向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。

  作为双11榜单的常客,今年兰蔻销量总排名斩获了第三。兰蔻的王牌单品菁纯眼霜更是以月销量10万+蝉联眼霜榜首,2023年度全新的菁纯面霜(又名“流云霜”)也以月销2w+收获了不错的成绩。

  从差异化技术来看,兰蔻菁纯系列的成分主线是杂交玫瑰花提取物。在众多天然成分中,玫瑰花提取物听上去“其貌不扬”,也极少有品牌将其作为主打的成分来使用。而当它摇身一变成为主角时,兰蔻发现了其具备独特的抗衰老靶点,这也成为兰蔻菁纯系列产品的核心卖点。

  事实上,兰蔻对于玫瑰花提取物已经拥有十多年的历史。多年前,兰蔻发现了一种经过培育能够常年交替、接连不断开花的玫瑰品种。并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得到了富含20%萜类物质的杂交玫瑰花提取物。

  而且,兰蔻经过试验证明了杂交玫瑰花提取物能够作用于“细胞总开关”AMPK(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)。通过活化AMPK,可以提升皮肤细胞线粒体机能、皮肤细胞的自噬功能以及细胞活力,并加速细胞更新速度,在抗衰老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。

  实验数据表明,经过这种杂交玫瑰花提取物在 0.002%的使用浓度下,便能使AMPK的活性迸发至 170%,搭配专利成分ER195(辛酰水杨酸),还能使活性数据再次提高至233%。这样的成分搭配也被应用在兰蔻的新品菁纯面霜中,并添加了玻色因、大马士革玫瑰提取物、维E等成分,从度达到抗衰老的效果。

  娇兰的经典单品复原蜜精华主打的是修护抗老、强效补水的功效,其核心活性成分是蜂蜜和蜂王浆,协同一种微囊包裹技术,并搭配、乙醇、维E、腺苷、印度没药等成分,用于提升皮肤的自我修护功能。

  研究表明,蜂蜜中含大量的糖分,以及少数蛋白质、氨基酸、维生素和酶,对于皮肤有保湿、抗氧化和抗菌的效果。同时,蜂王浆中含有癸烯酸,根据动物实验和细胞学实验,癸烯酸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表达,发挥美白亮肤的作用。

  而在第三代娇兰复原蜜精华中,其中使用的是一种升级版的黑蜂修护科技,即来自乌埃尚岛的纯种黑蜂与其他3种来自原生纯净岛屿的优质蜂蜜(科西嘉岛蜂蜜、伊卡里亚岛蜂蜜、奥兰群岛蜂蜜)的成分组合。在体外测试中,这种方式能让细胞联结增强3倍,促进细胞间的信号传导,以便肌肤能快速修护受损肌底。

  此外,在配方升级过程中,娇兰将另一种强修护成分“蜂皇浆”的使用浓度提升了25倍,能加倍强韧肌肤的抵御力,抵御外界压力。

  在此次双11全周期天猫护肤品牌成交额榜单上,自然堂作为为数不多的国货品牌成功跻身TOP20。值得一提的是,自然堂今年主推的新品“极地精华露”在天猫平台也获得了超过5w的销量,成为抗衰单品中的一匹黑马。

  自然堂极地精华露的配方主体是93%极地酵母喜默因™,且主打无水配方的概念,宣称产品中没有勾兑一滴水。

  喜默因是自然堂的独家成分,研究人员以喜马拉雅山脉的水、植物、矿物、微生物等为灵感来源,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发酵液中的组分进行分析,再针对性地寻找菌株和发酵条件,经过不断优化,最终获得了包含超过600种活性成分的极地酵母发酵物,能够聚焦于不同的抗衰通道,改善皱纹、皮肤敏感和衰老等问题。

  此外,该产品还采用高浓度无水配方,采取精简的配方架构,全成分仅有5个,以更明确直接的方式起效,并且使产品质地更加清爽易吸收。

  提到抗老界大单品,LA MER海蓝之谜奇迹面霜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,也是品牌灵魂成分巨藻提取物的核心产品载体。根据应用场景和消费者肤质划分,目前海蓝之谜共推出了三款奇迹系列面霜。

  其中,今年上市的新品奇迹云绒霜,在质地上更加轻薄水润。其主打“根源修护 +抗老”的双重理念,也是海蓝之谜双11期间继修护精粹水和奇迹面霜之后的又一个热销单品。

  从技术路线来看,云绒霜不走“猛药叠加”,保留了海蓝之谜最核心的几种植萃成分。为了更好地适用于干性、中性和混合性肌肤,其中除了经典的巨藻提取物(Miracle Broth™)之外,还添加了金缕梅、海茴香和酸橙茶等植萃成分,发挥保湿、抗氧化等功效。

  此外,产品中新添加了“三重胜肽”(乙酰基六肽-8、玻尿酸胜肽、棕榈酰六肽)针对皮肤不同层面的老化问题。并且配合了一种“微润球传导技术”,将活性成分包裹在微球里,以定位受损细胞,精准修护,增强成分的释放和在皮肤中的渗透。

  植物、生物技术、精细化工三类不同的技术类型已经分割了大部分的护肤市场,而皮肤科医生创建的护肤品牌分属于功效性护肤品,在中国本土化妆品市场获得了迅猛的发展。

  这些带有皮肤医学基因的品牌逐渐占据主流地位,也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。那么,这些品牌在技术选择上又存在怎样的差异?

  本届双11,一直被寄予厚望的国货品牌薇诺娜保持着稳中求进,斩获了天猫美妆行业第5名,取得历史最高排名,同时也成为唯一连续7年进入天猫美容护肤TOP10的国货品牌。

  其中,保湿特护霜主要围绕薇诺娜的两种专利成分——青刺果提取物和马齿苋提取物,成功树立起温和、安全的品牌技术形象。经过研究验证,青刺果提取物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合成神经酰胺,修护皮肤屏障;而另一王牌成分云南马齿苋提取物能够有效舒缓敏感肌肤干痒、刺痛、泛红等问题,增强肌肤耐受性、降低敏感度。

  同样聚焦于敏感肌人群的需求,薇诺娜的新品“修白瓶”(光透皙白淡斑精华液)则在“四位一体”的美白机制上,结合前沿科技提供安全、温和的美白解决方案。该新品也入选了天猫焕白面部护理套装热销榜,广受消费者的好评。

  除了马齿苋和青刺果之外,新品修白瓶中还使用了“滇山茶+光果甘草”的植物组合,作为两种具备抗氧化和美白作用的植物成分,两者协同能够共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,抑制生成黑色素,同时也使用了烟酰胺、维C衍生物、乙酰壳糖氨等常用成分,多通路达到美白效果。

  欧莱雅旗下的美系功效护肤品牌修丽可,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这几年持续提升,今年双11,修丽可更是以一己之力坐上了天猫美妆品牌第八的位置,而其知名单品色修精华密雾甚至达到了30w+的销量。

  在成分的选择上,修丽可色修精华主打黄瓜、橄榄叶、迷迭香叶以及桑根等多种植物活性提取物组成的Phyto Botanical组合植萃,能够抑制IL-8因子的活性,从根源修护肌肤。

  较于一般的单一植萃,这种复合植萃针对性更强,其中油橄榄叶、迷迭香提取物和麝香草提取物能协同舒缓肌肤,改善皮肤敏感泛红,进而维持皮肤的稳定;黄瓜提取物则能够提高角质层含水量,桑根提取物则能够抗氧化以及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,对改善肤色不均有一定的帮助。

  此外,在色修精华的配方基础上,修丽可推出了精华密雾产品,结合精密喷头,打造雾感精华水,在优化使用质地的同时,能够促进皮肤吸收,从度实现舒缓效果。

  不难发现,今年天猫双11榜单上的国货品牌较往年都取得了大幅增长。且无论是“老牌”国货,还是新锐品牌,都获得了超预期的增长。在一片乱战中,美妆行业的竞争格局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。

  首先,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,在各种“全网最低价”的叫卖声中,外资品牌不再具备垄断性的优势,而相对之下,消费者对于国货品牌的关注度空前高涨。此次被称为“国货表现最好”的一届双11,也在“消费降级”的自发口号中落下帷幕。

  比如,得益于大单品策略,双11期间珀莱雅在天猫国货美妆、抖音国货美妆、京东国货美妆的成交排名均为TOP1,且多款明星产品销售额破亿。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,珀莱雅愿意舍弃传统的爆品思维,转而借助研发来构建产品壁垒。

  对此,知乎美妆科普主笔、巢归研究院科学传播负责人芒奇金表示:“从珀莱雅最近三年的研发投入来看,品牌对于研发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。双抗、红宝石系列的诞生,以及珀莱雅在创新的配方设计/完整的功效机理/严谨的安全评估等方面所做的工作,佐证了这类国货品牌在科研实力方面的快速成长。因此,能够进入第一梯队,与外资品牌一较高下的国货品牌们,本身具备不错的运营和推广能力。不过,决定用户复购率的根本还是产品力。”

  “没有研发的品牌就相当于无源之水。过去,我们看到很多昙花一现的爆品,它们并不具备技术基因,只是为了寻求短期关注来赢得流量转化的机会。而在品牌长期的角逐过程中,科研实力占据最根本的地位。现在国内有一部分品牌已经理解了国际公司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,不过可能还仅仅在理解以及初步实践的基础上。”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说道。

  此外,薇诺娜的研发团队也认为,国货品牌之所以能够缩短与国际大牌之间的差距,科研实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,这几年,国货品牌大力发展基础研究,精准定位各品牌优势,基于各家优势成分和技术,打造出品牌核心大单品,这都是有目共睹的。

  在提及国货品牌科研实力的提升时,优时颜研发中心负责人胡璠博士认为,这主要得益于中国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理工科人才,而这些人才的科研背景往往来自分子生物学、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,更偏向于研究具有明确分子结构、明确作用机理的成分。与此同时,国货品牌可以发掘国人肌肤特点,国人衰老的轨迹,并且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基础研究和活性物开发,配方不仅需要保证功效,还需要提供国人喜欢的肤感。

  其次,我们也能够看到不同技术派别下,国内品牌以功效为撬动消费升级的关键,各自寻找差异化的技术路径。以生物技术成分、皮肤循证医学等不同的学科作为边界,延伸出不同的研发方向,进一步丰富了化妆品行业的技术逻辑。

  以皮肤循证医学为例,薇诺娜作为国内的代表品牌,主要依托云南特色植物,结合现代植物学、天然药物化学、药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,进行植物活性物质及单体的研究、提取、功效验证,并最终在体系完整的功效性护肤品研发平台上,使用现代制剂技术,精简配方,将植物成分应用到功效性护肤品中,最终形成兼具安全性和功效性的稳定产品。

  薇诺娜的研发团队向聚美丽介绍道:“从技术壁垒来看,皮肤循证医学需要更坚实的研究,更长久的积累,门槛更高。皮肤循证医学是从临床需求出来,探究皮肤生理和病理特点,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方法,在产品落地时,可依托植物技术,亦可以使用生物活性物。总的来说,只有不断坚持基础研究,才能从简单的原料应用中脱颖而出,实现平稳持续的发展。”

  而对于这些不同的技术路线,芒奇金说道:“不管是主打某种生物活性成分,还是从实证科学的角度,通过临床结果验证功效,都可以成为品牌的技术主张。对于品牌来说,关键在于确定技术定位。基于品牌技术定位开展相应的研究方向,从而建立一定的技术壁垒,与品牌的运营和传播相呼应,就必然具有崛起的势能。这类具备技术主张的品牌,在具体使用成分和配方技术上,一定是和技术定位和策略相匹配的,保证所有的技术特点都能够与品牌基因相互印证。”

  胡璠博士也表示:“这些技术派别最终都是殊途同归的。品牌开发产品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,解决消费者痛点,品牌的科研技术派别也必须以研究皮肤问题开始,以解决国人肌肤痛点为中心。围绕着国人肌肤特点和问题进行基础研究,从而研发出能解决问题的生物活性物。然后以循证医学的方式进行充分的功效性验证,确保成分或者产品的功效性、稳定性、安全性。”

  张太军补充说道:“短期来说,在成分党为代表的消费群体的自然延伸基础上,从活性物的研究入手,可能会更占据优势。但长期来说,品牌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循证科学的技术路线上,不管是从某一种植物中寻找一个活性成分,还是挖掘产品背后的皮肤生理学机理,其实都是基于科学基础之上进行品牌建设。”

  不过,在“人人都说大话”“敢吹牛”的化妆品市场崩塌后,国内重建科学逻辑作为根本驱动力的品牌之路才刚刚开始,而这个过程中,品牌更多需要思考如何对利益进行分配,以及资源的利用,在这些方面国内品牌目前并不够娴熟。

  从科研实践的角度来看,国货品牌仍然存在短板。然而,从终端产品在市场的表现来看,科研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。如何将好的研发成果传达给消费者,把科学故事讲得更加动听?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,已经有少数品牌成功从科学传播的维度取得了成效。

  以珀莱雅源力精华为例,其主打“循环保湿”的理念,这与资生堂旗下的护肤品牌茵芙纱推出的“自律循环系列”的产品定位相同。两者相比之下,虽然珀莱雅的基础研究不如茵芙纱那么深入,但是珀莱雅通过“修护”“输水”“储水”的分步保湿理念,在创造内容差异化的同时,消费者言简意赅地进行了有效输出,这样的保湿逻辑也得到了用户的认可。

  “国际品牌如宝洁、欧莱雅等都各自有独立的科学传播团队,国内品牌也在构建这样的角色。在用户洞察和产品概念、机理设计、创新配方和包装、安全和功效验证等方面的呈现上,国内品牌也在追求更加清晰科学的方式。在科学故事的塑造中,国内品牌相对有着更高效的决策机制,从产品到内容的呈现,更容易做出创新性和差异化,执行起来也比较快。”芒奇金说道。

  胡璠博士表示:“近两年,国内品牌在科学传播方面有明显的进步,这主要体现在,国货品牌可以发现更多国人肌肤特点、国人衰老的轨迹,并且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基础研究和活性物开发,同时配方不仅需要保证功效,还需要提供国人喜欢的肤感。结合差异化的科学内容与中国消费者的核心需求,国货品牌可以借助消费者熟悉的语言,进行更多科普与讲解,相比于国际大牌更加接地气且具备新颖性。”

  薇诺娜的研发团队则提到,国内品牌的优势在于构建证据链的速度很快。从研发端来看,近几年国内品牌(特别是大集团)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其实并不低。无论是在企业的自主研究,还是校企合作,医研合作,甚至是国际合作的皮肤学机理-原料-检测-配方等基础研究项目,相信各个品牌都有布局。这样给科学故事的证据链构建提供了很多素材,品牌可以不再拿着供应商的数据做宣传,而是基于自己的研究成果,聚焦在某个皮肤学靶点或通路,传播活性组合物以及产品的科学故事。

  当然,到目前为止,科学传播在某种意义上正在经历从隐学走向显学的过程,对于基础研究尚且薄弱的国内品牌来说,要真正做到让研究出圈,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。

  胡璠博士总结道:“国货科学传播面临着3个挑战:科学传播同质化,科学传播转化难和科学传播呈现难;同质化除了因为研究的内容类似,还有背后的科学机理类似,导致内容同质化;科学机理复杂深奥,在快节奏生活下的确很多消费者短时间难以理解,因此转化难。最终很多科研结果难以通过可视化效果沟通,或者很多专业论文的受众并不是普通消费者,导致科学传播呈现难。”

  此外,目前很多品牌尚且没有意识去搭建科学传播的体系,或者并不够成熟。“部分国内品牌可能会忽视一些品牌层面的关联思考,缺乏体系化的科学故事构建框架,使得最终的科学传播效果不够立体。”芒奇金说道。

  张太军则指出,科学传播不是鼓励大家去做科普,而是品牌要把自己的科学活动、科学成果以及科学思想,进行有效的市场输出。但是,目前大多数国内品牌在进行科学传播时,只是把品牌的科学结果进行“二次传播”,并没有重视自己科学探索,对自己品牌获得的科学结论和科学成果进行有效输出。

  “所以,如果把中医学看成一门学科的话,国内品牌在有关中医学的科学内容传播过程中可能更有优势,在参与国际竞争中,国内品牌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出更为朴实的科学理论,避免‘自说自话’。”

  对此,薇诺娜的研发团队也认为,从市场营销端来看,这几年的营销方式显然是大大加强了科学传播的占比。但不足的地方是,科学传播方向和策略还处于追逐国际品牌的阶段。

  “品牌A讲了自研原料的科学故事,受到了KOL和消费者认可,一年的时间内,所有品牌都大力宣传自己的自研原料,甚至需要快速开发出自研原料以供宣传。一年后品牌B又讲了一个新靶点的科学故事,获得新的声量,之前讲自研原料故事的品牌又转向,一定要挖掘出新靶点新机理的故事。这样会人觉得科学故事的同质化强,套路深,护城河浅(基础研究还不够扎实)。我们觉得国内品牌可以自信一点,按照自己的研发体系特点和科研节奏,讲好属于自己的、有护城河的科学故事。”

  总的来看,当下行业内重视科研、重视功效的氛围创造出一片利于品牌高质量发展的土壤。在这样的前提下,不管是擅长研究功效成分、循证科学的品牌,还是擅长讲科学故事的品牌,都能够借助差异化的技术特点立足于市场,而这正是国货品牌取得突破性,超越国际大牌的内在原因。

很赞哦! 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