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城市街拍 > 城市街拍

如何街拍?

admin2023-12-04明星街拍人已围观

简介我觉得,离的远近无所谓,只要能拍到你喜欢的照片就行。被人发现也不是坏事,和被拍摄者沟通交流之后(或者是被惹到了之后)拍下的,又是另外一个感觉。 -离得近好?离得远好

  我觉得,离的远近无所谓,只要能拍到你喜欢的照片就行。被人发现也不是坏事,和被拍摄者沟通交流之后(或者是被惹到了之后……)拍下的,又是另外一个感觉。

  -离得近好?离得远好?相信很多爱好拍照的朋友们都知道卡帕的那句,“如果你拍的不好,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”,但是毕竟这只是一个个人观点,而是个人观点就难免有局限性。大师说的金句也只是“一个人”的“一句忠告”而已,如何拍的舒服,还是看你自己。举个例:胡同尽头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玩儿着,你是远远的拍一张温馨的家庭照片,还是想凑上去收获一堆“你瞅啥!?”的表情?

  我觉得不一定凑上去拍才会出“真实、自然”的照片。有的摄影爱好者不喜欢打扰被拍摄者,有的大师喜欢凑别人脸上拍——还加上闪灯直闪。而一张街拍照片的好坏与否并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评判标准,更别说距离上的“远/近”这个标准了。

  不给自己惹麻烦就三个办法:1.事前沟通,聊聊天扯扯淡,说点对方感兴趣的,让他们主讲,放松下来后什么都好办,经得同意之后再拍。2.路过抓拍(盲拍为主),拍完就走。3.长焦,躲着。

  切记: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被你拍,并且放到网上。如果被拒绝拍摄/要求删照片/要求撤下来,那么请尊重对方,按他们说的做。

  (35mm)注:拍这张书店内的照片时事先调到了静音快门。我觉得拍摄的时候很重要一点是:要有礼貌。

  盲拍主要还是需要练习。如何调整镜头的角度才合适、自己镜头焦段大致能够覆盖的范围、对焦点在大概在哪里、光圈会不会过大/过小,影不影响画面元素的保存(并不是光圈越大越好)等等,每一样都需要不停的试,不停的琢磨。这个没法教,只能自己多练习。

  2.时机的把握在街头拍照,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,对于时机的把握大概分两种。一种是“哎刚好遇到这一幕,赞,得赶紧拍下来”,另一种是“我觉得这里可能会出片,再呆会儿看看”。

  不管哪种情况,以下几点我觉得可能都是你需要注意的:1)对于自己手头那部相机的性能/操作/按键等等十分熟悉2)对于事物足够的敏感,能够看到别人没留意到的(这个感觉比较玄,但个人感觉其实也没什么……等下展开)

  关于1)这个很好理解,但是也是一些摄影爱好者最不愿意下功夫的地方。“我好不容易买了相机,就想赶紧拍一拍。还非得看那么厚的说明书?太烦了不想看。”

  可是啊朋友,就街头来说,如果你没有办法做到一边走一边快速调整对焦点、曝光补偿、快门速度,不知道在相机哪里设合适的iso浮动区间,不知道如何快速切换 持续追焦/单次对焦模式等等等,那么面对复杂的街头环境,想要准确的拍到你想要的画面,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
  说到这里,再多说一句:不一定非要徕卡,或者5d3/d810这些单反,才能拍出好片子,这是常识——即使g1x这种可能被一些拿着大家伙的摄影爱好者嘲笑的卡片机,好歹也是佳能便携相机中的小旗舰。单说性能,不会差到哪里去。拍不拍得出好片子和机器好不好没有必然联系,但是有好机器的话可以让你更加专注于拍摄本身(具体点来说吧,例如拍演出,我设定好最低快门速度和最高ISO之后,基本就可以放开这两个去调整其他的参数,同时专心抓动作和表情了。因为我知道,高iso下,我机器的噪点也是完全可以接受,1/xx秒下,画面也不会糊)。

  (以下仅仅拿我自己,用单反,的这么一个情况来举例。说超焦距、全手动等技术的朋友可以尽情补充,我不太懂这块。)

  (140mm,1/125秒,iso2500)这是我闲逛进了一个寺庙后拍到的。低压压的小旗帜成片成片,而正好有个高个子外国人拿着手机 拍摄。之前我设定好了iso最高6400,安全快门最低1/125,我知道镜头防抖可以保证在这个数字下画面不糊,所以我根本没有调任何东西,直接拍下了这张。后期我进行了裁剪,选择保留金灿灿的高光,提亮了人物的暗部。

  (200mm,1/250秒)这张照片是等来的,也就是所谓的有个预判。这是在pai的观景台边上。因为当时用长焦,所以事先就把快门最低速度设为了1/250,在喵星人还在蓄势的时候就已经对好了焦在人身上。等待的几秒时间里我调到了高速连拍模式,在喵星人跳起后(注意,是跳起来后,不是跳起来的瞬间)拍了几张,最后选了这张。为什么是跳起来后?因为1/250秒的速度,是肯定会把猫起跳瞬间的动作拍糊的,只有等它到最高点,有滞空的前后,才能大致锁定它的动作。事实上,这张图里的猫也是糊的,再让我拍一次的线的速度去拍。

  (35mm,点测光好像是……,AI SERVO追焦)东四到雍和宫这条线是我闲逛时候最爱的几条路之一。当时在过马路时,发现这对情侣紧紧牵着手,阳光在他们的前方。由于是逆光,并且阳光很强,我想如果用普通的测光模式可能会使人物成为剪影。我想保留细节,因为我知道人物成剪影后,后期再硬把暗部拉起来会有很多躁点,所以要想个折中的办法。当时正在过马路,没时间多想,于是用肩屏上的快捷键切换到了点测光,测姑娘背后,然后锁定曝光——拍了再说,至少不会一片黑了。同时用机器上的组合键(5d3,将手柄边的“景深预览”按钮自定义为按住时自动切换到AI SERVO追焦),快速从one shot单次对焦模式进入持续追焦模式,拍下了这对正在快步前进,“紧握双手共赴美好明天(我瞎说的嘻嘻)”的平凡情侣。后期的时候压低了高光,提亮了一些暗部。由于测光模式的选择,使得曝光情况不那么极端,所以裙子雨伞等细节得到了保留。

  这个时候我还是550d+18-55/小痰盂时代,我压根不知道什么叫追焦什么叫安全快门。这张虽然自己很喜欢,但是放到现在,我肯定会组合键切换到追焦模式,调高快门速度,同时再凑近一点拍。

  (50mm)宣武门附近拆迁,过去晃荡的时候,和拆迁队的聊了聊,拍了这张。因为是逆光,所以顺手就加了一点曝光补偿,也没调测光模式什么的,当时觉得拍到动作更重要。后期提了一点暗部,压了高光。

  以上几个简单的例子都是为了说明第一点:了解自己的机器,熟悉它每个按钮每个功能都是干嘛的,因为它是你表达的工具。

  街头摄影不似书法或者绘画,让你还有时间削铅笔或者调颜色。一个瞬间,如果你错过了,那就是错过了。反正对我来说,“没拍到”远比“没拍好”来的遗憾。

  再总结一下小技巧:1.熟悉机器。2.练习盲拍。3.快速抓住瞬间(建立在第一点上)。4.提前预判。5.挖掘有趣的点(这个可以参考一下大师们的作品,René Maltête、Martin Parr等)

  这个是一个可以说很多很多的点,我自己对于理论的东西懂得不多,就不瞎说了,单讲一下我自己对这点的理解。

  第一,它可能就是消磨时光的一个方式(比如我),本质上它和看电视玩游戏唱ktv没什么区别,只不过你拿了相机出了门,这并不比其他打法时间的方式来的更加崇高或优越(不过一走走一整天还是挺锻炼人的)。说这个是因为看到一些觉得自己能拍照了特别,老是埋汰在家宅着的人的摄影爱好者,有必要这么对比吗。

  第二,你在街头发现的那些其他人不太容易注意到的细节,其实就是你爱好、喜欢的电影音乐、关注的热点等等的体现。

  如果你爱废墟或者城市探险,那么就算你上了街,也不会开着追焦到处拍,甚至根本不会去我们所说的“街道”上拍照,而是拍这样的:;如果你很爱小孩儿,那么你的街拍可能都是你的孩子或者那些可爱的小朋友,比如这样的:Pentax 67II #1;如果你本身就是个有活力,喜欢富有生活细节且幽默的画面,那可能你的街拍都是这样的:Grinch .街道.摄影如果你关注社会热点,饱含同情心和正义感,那么你可能更多拍摄的是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,并希望用你的照片去引起社会关注,改善他们的生活。

  像题主说的,“路边挥汗如雨的建筑工人们、目光热切搜寻顾客的小贩们、焦急等待生意的摩的司机们、衣衫褴褛的流浪汉们”——你喜欢拍这些么?他们跟你现在的生活有哪些具体的联系?是不是非得要拍他们你觉得才算街拍?

  如果是,那么就回到第一点,想尽办法用你的机器记录好那些瞬间,你喜欢跟人聊天喜欢特写,那你就凑近点,克服自己腼腆内向的一面;你喜欢远远呆着,觉得害羞不想被人发现,那就长焦拍拍。如果不是,那么拍你喜欢的,可能更容易出动人有趣的照片。当你注意力转到你感兴趣的事物上后、当这些瞬间在街头发生时,你应该会比其他人更加容易注意到它们的存在,拍出你想要的“真实、自然”的照片。如果硬要拍自己无感的,那么出有趣照片的几率可能就会小很多。

  说得具体点,比如我,在胡同里,小朋友正在向我跑来,而正好前面有个小水洼之类的障碍,那我可能会提前等在障碍前的位置,等小朋友起跳的瞬间抓拍——因为我知道他们能跳过去的话绝不会绕着过。但是你要我去三里屯端着长焦街拍妹子,我可能就没那些街拍专业户强(不是反话)

  当你认同这一点的时候,可能你对于街拍的期望会比较实际并且理性一点了:你可能就只拍到这次出门时遇到的一条有特殊花纹的小狗、老小区墙上一片漂亮的爬山虎、一个笑声爽朗从你身边跑过的小孩——那些你喜欢的片段。

  对于拍照来说,好照片各有各的好,但是烂片大多都差不多。我感觉街头摄影更是如此。并不是你冲着流浪汉一阵猛拍就能表达出什么对于他们的关注——可能猎奇胜过关心;并不是把你照片调成黑白它们就被附上了什么深邃的含义——可能只是黑白的烂片;并不是非要觉得出门一趟就得带回几张能得奖的“”、“佳作”——拍了好几万张才集结成一册出版的高手们也不是没有;也并不是你凑上去给对方一个惊愕面孔的特写就能被称为“人文”——不是有人的照片就叫人文。

  再再再多说一句:我自己是觉得,可能真的有“天赋”这种东西存在,有的人——他们就是比我们更容易发现那些动人的瞬间,而其他人不管怎么练习怎么模仿,都还是差一点。

  习惯把镜头后,手柄边的那个景深预览按钮换成AI SERVO模式,然后习惯用光圈优先(手动党们请无视我,我比较懒),设置好最低快门速度和ISO范围后,就只控制对焦点、光圈、曝光补偿,以及对焦模式。

  平时带着相机散步的时候,我习惯用wifi sd卡,存L的raw和M的jpg,散完步回家时,在地铁或者公交上就可以把还算喜欢的导出到手机。

  我习惯手机修图(还是懒),常用的就是大家都用的那几个app,snapseed、vsco、instagram。

  和被摄者的距离感十分重要,无论对方注意到你或注意不到你的存在,我都尽量在和对方的同一个空间内进行拍摄。另外我不使用M Mode拍摄,只使用P Mode。

  其一,老非我不但家里没矿,而且自己挣钱也不多;但这么多年下来,居然已经旅行过95个国家,并且有不少都是自驾游。所以从我身上你能学到如何一边省钱一边旅行,并且旅行的深度还能秒杀所有跟团游以及大部分的背包客。

  其二,老非我在境外旅行时,始终拥有一个很接地气的平民视角——原因很简单,我想不接地气都不行,因为我自己就是城市中一只普通的小蝼蚁。

  举个例子——你知道,地球上所有国家的街头都有形形色色的小商贩,他们或男或女,或年轻或苍老,但跟我一样都在为了一口饭而努力打拼。旅行时我看着他们,就像是在看着我自己;而我把镜头对准他们,也像是在对准我自己。

  好吧,来看看我在以下10个国家旅行时,拍摄到的55张原创照片,照片的主角全都是当地街头的小商贩,有年轻的美女车夫,也有吸着水烟的老头,还有笑呵呵地走到暗处,才让我举起相机拍摄的小店老板娘……

  从苏联解体中独立出来的爱沙尼亚,因经济水平的迅猛增长,被誉为“波罗的海之虎”;同时爱沙尼亚也是全球空气质量最优的国家,所以其首都塔林又被称之为“洗肺圣地”。

  老城的街道上,一位女孩打扮成欧洲古代的行刑者,举着一个广告牌,想要吸引游客们去参观一家小型的欧洲刑具博物馆。

  当然,老非的镜头自然会对准露天餐饮店的服务员,我觉得她很漂亮。在喝上一杯咖啡的同时,当然也会拍摄和我一样来此小坐的人——这位顾客属于一目了然的青春洋溢和颜值在线。

  关于克拉科夫老城,我写过好几篇游记,就不展开了——总之它是一个特别值得一游的目的地;另外,在这座老城里溜达,我总能拍到。

  这位把头发染得非常引人注目的路边摊女店主,明显就没啥好忧郁的了——没有生意就没有生意吧,不影响我跟闺蜜们或小伙子们聊天呢!

  反正在正常的年份,每天这座城市的日出日落,你都能看到诸多中国游客在那里支着三角架拍美景,老非我也是其中的一个。

  布拉格广场上的小商贩们还是很讲规矩的——不管是扮作雕塑的人,还是小乐队,都会在固定的区域和固定的时间,赚取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钱。

  好吧,这两位扮演的雕塑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。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你冲他们举起相机拍照,一定要走上前去给他们丢下几枚钢镚儿;如果你是个“白嫖客”,被人家发现了,会冲你瞪眼睛,毕竟谋生不易。

  毫无疑问,虽然老非我没想光顾她的店,但依然会接过她手中的广告单,因为接到手的,还有她温和靓丽的微笑。

  我知道,我知道俄罗斯的美女很多!想看的话你可以去搜老非的图文,去搜老非的视频——本文是聚焦城市街头的小商贩呢!

  虽然如此,俄罗斯的小商贩,依然是颜值在线的——这张照片拍摄于俄罗斯的伊尔库兹克,她是一位冷饮店的小店主。

  塞尔维亚与中国关系友好,且早已对中国公民实施免签,因此去塞尔维亚旅行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——它是一个特别适合自驾游历全境的国度。

  我相信,绝大多数中国游客到了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,都会去看看这座纪念碑——我们去的时候它还有点简陋,但现在已经重新筑建了。

  在诺维萨德街头的一家小店,我们在挑选冰箱贴。店主是一位和善而朴素的老爷子,他从小店里走出来,逗我两岁的穿着恐龙服的儿子。

  在塞尔维亚一座小镇上,我老婆跟这家小店合影;等到孩子姑妈也想跟小店合影时,女店主走出来了——看到我们没有购物的想法,她感到有些失望,但却并不拒绝你对着小店摁下快门。

  这家商场里也有一个儿童游乐园,这倒也无所谓;架不住里面引进的游乐设备全部都是中国制造,于是连游乐设备播放的音乐也是中文版的。

  在巴库老城里买水果——拎着西红柿的这位大姐就是店主,与我们在中国古镇司空见惯的场景一样,她所居住的老房子,也就是自己的小店。

  格鲁吉亚是个非常值得一游的国度,感兴趣的依然可以去搜老非的图文。顺便说一下,它最正确的打开方式,依然是自驾游。

  也许上了岁数的人到了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,也会跟我们一样,必然会去看看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吧——毕竟它曾入选过咱们的语文教材。

  它其实就是一个别具味道的跳蚤市场,它的味道在于——在这个颇具规模的跳蚤市场里,大部分出售的旧货,都是苏联时期的老物件。

  我们也想淘一点别具特色的小玩意——店主岁数不小了,很耐心地给我老婆讲述这个小纪念章背后的历史。

  卡塔尔富得流油自不必说。去首都多哈旅行,最值得一游的目的地应该是瓦吉夫老市场——因为只有这里还保留着卡塔尔人原滋原味的老旧生活方式。

  北非国家摩洛哥早已对中国公民实施免签,因此去摩洛哥旅行的中国游客也越来越多——这又是一个极适合全境自驾游的国度。

  不提人尽皆知的卡萨布兰卡,也不提人们趋之若鹜的蓝色小镇舍夫沙万;单说马拉喀什的德吉玛大巴扎——它号称是整个非洲最大的平民市集。

  白天的广场上有很多欢歌笑语的小乐队;当然,需要提醒你小心脚下,因为地上还有眼镜蛇表演,一不小心会吓你一大跳!

  白天在围合了广场的建筑中溜达,你又能逛到各种各样阿拉伯式的小店,里面出售着各种阿拉伯式的特色商品。

  一开始她笑着摇头,然后她又答应了——她示意不要在阳光下拍摄,而是略显刻意地走到门廊下稍暗的地方,侧过身来,冲着我的镜头微微一笑。

  旅行的时候,我当然会去看看令人惊艳的自然风景,也会去看看令人惊叹的人文风景;只要是没见过的,我都会抱着一个敞开自己的态度,将眼见的一切纳入到自己的体腔。

  除此之外,我还会聚焦于目的地的普通人——因为在普通的我看来,他们虽然与我们的长相不同,风俗各异,但其实我们是差不多的人。

  如同我在亚美尼亚自驾旅行时,发现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与我们中国人非常接近——都是热情好客,都是温和友善,也都是尊敬老人的。

  还记得我在亚美尼亚的偏远乡村,同一位同龄的男人喝着伏特加聊天,聊着聊着,他就热泪盈眶地聊起了自己过世的父亲;而我也是泪意上涌,因为我聊到了自己过世的母亲。

很赞哦! ()